中国皮革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"江南皮革厂"十年出海路

每年的6月至9月是出货旺季,一大批成衣漂洋过海被发往欧洲。

产品展示区。图源:受访者供图

例如厂子里的一对80后夫妻,两人都是工厂里的精品样衣技师,严格把控和优化了服装的牢固度、硬挺度、光滑度等核心工艺。

她是一家皮衣成衣公司的创始人,早年间曾在广东东莞有一家制衣合作工厂,却因东莞厂家的第二代继承人不愿接班,而不得不终止了合作。经此一事,老太太的诉求是希望找到一家稳定的皮衣合作工厂,继续以往的中日皮衣外贸生意。

在真正拥有自己的工厂之前,林林已经在江南地区的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10余年。他曾经负责过外贸服装厂的生产管理,也曾经负责过工厂的运营、设计、制版等业务线,在当地的服装行业内积累下了很好的口碑。?

二十余年间,林林家外贸工厂生产出来的皮衣90%以上都是用于出口的“外贸货”。“虽然也有一些内销的单子,但主要营业收入还是依托于外贸。”林林告诉霞光社。

林林告诉霞光社,虽然当时外贸的货物都是FOB(Free On?Board)交易,也就是说出口方权责在发货港口就做出交割。但对于这种当地卸货时的突发状况,不少中国外贸工厂都会遵守契约精神,以维系和外贸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。中国外贸工厂会在商讨后支付欧洲客户一部分补偿金,好让对方在欧洲当地找专业工匠做后期修复。

千禧年以来,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化趋势加速,越来越多的民营服装制造厂开始凭借成本低廉、灵活代工的优势活跃于全球市场。尤其是在苏南浙北地区,逐渐累积了一批服装皮具代工厂集群,演化为地区性的小型“世界工厂”。

从事皮衣及皮革产品制造多年的他,也见证了这几十年皮衣制品外贸出口的发展起落。

工厂这些年一直坚持做真皮产品,质量工艺都有保障,这几十年还积累了一批老客户,所以在激烈竞争之下依然能得到许多日韩、欧美高端品牌需求方的青睐。

本文(含图片)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,不代表创业邦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

而另一类在研发和设计上有突出优势的外贸小厂,则可以考虑转型自有品牌方向,或是面向小众精品订单,甚至承接私人定制产品。

又例如丝线在手工缝纫中的毛糙度问题。由于该客户订单使用的缝纫线为光滑度较高的丝线,在手工制作中,制衣工人所使用的顶针光滑度不够,就会把丝线划出一点点毛边,这些也都是那位日本老太太所不能接受的。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(ID:Globalinsights),作者:郭照川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。

在林林的同业伙伴身上,类似的“意外”还不止于此。例如,由于不同国家港口的衣物化学品检验标准存在差异,在上海港符合国际标准的服装,运到阿姆斯特丹再检测时却会显示“不达标”。

走出生产“大路货”的时代,就意味国内外贸出口型工厂要向更专业、高端、精细化方向转型。

当时技术师傅们都觉得很为难,表示“我们十多年来做外贸都是用这个针,如果还不满意真的是没办法了。”也有师傅从技术方面进行论证,认为针头发脆是因为生产线选择的针头太小,但如果针头太大,针孔也会影响衣服的美观度。

“客户高要求有时候并不是坏事,品牌方和供应商其实是共同成长、相辅相成的。”林林对此颇有感触。

“现在内销情况还是非常好的。”林林说,“我们在国内皮草服装的零售和批发行业里建立起了很好的口碑。”这些订单有些是作为服装批发档口供货,有些是作为电商和直播平台工厂店的尾单销售,甚至还有些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代工。?

林林家的制衣工厂。图源:受访者供图?

但随着外贸竞争更为激烈,海外客户对货品的要求更高,承接非常大的外贸订单量对企业资金、实力、成本的要求都很高,厂子面临的资金运转压力很大。

林林说:“做了这么多年外贸,我们觉得中国制造想要真正在国际上站得住脚,还必须在质量上更进一步提高。比如说多与大牌合作、提高产品附加值,而不是一味拼价格。”

根据国内与海外订单的时间差,林林和同事们这两年开发出了一批可靠的内销客户和合作方。工厂也重新作出了生产安排,最大限度地利用厂里的生产力资源,在外贸订单的间隙,承接了不少内销订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