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皮革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昔日“皮革大王”离奇旧闻,被父母绑进精神病

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,27岁成功创业成为当地有名企业家,34岁跻身亿万富豪之列,人称“皮革大王”的王敏在商业方面的履历可谓熠熠生辉。

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式的商业人物,却在亲情关系中遭遇了人生至暗时刻。是什么样的一段经历,让他彻底走上与家人完全决裂之路,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!

排行老三不受重视,早辍学赚钱贴家用

1966年,王敏出生于温州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。他在家里排行老三,上有一个大姐和一个大哥,作为长子长女备重视。后面又有两个弟弟,因为年幼饱受宠爱。

只有他夹在中间,一直不受父母重视。

每个被忽视的孩子都有一颗渴望被关注的心,王敏也一样,他自小便以懂事来博得父母的一丝半点关注。为了减轻家里负担,初中一毕业,14岁的他便辍学踏上打工赚钱之路。

初入社会打拼的他,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过多的规划,做过杂工,干过销售,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,拿到了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机会。

在这里,他不仅增长了眼界积累了人脉,更是掌握了销售以及相关专业知识,为其后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
在电视台工作的他,在看到很多公司为宣传推广苦恼的时候,意识到广告行业的庞大需求市场,于是萌生了要创业做广告的想法。

年轻的王敏头脑敏锐、干劲十足,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充分利用自己在电视台工作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,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。

伴随广告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,一穷二白的他手头逐渐宽裕起来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90年代一年就能做到净赚十多万,还是相当可观的。

手有余钱的他,率先想到的就是回馈家里,盈利的大部分都交给了父母管理,他们家在当地也成为富裕之家,受到邻里们羡慕。

嗅到新商机跨行创业,遭家人反对艰难起步

就在他广告事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,也就在家人们都想守着现有财富安稳度日的时候,富有商业头脑的王敏嗅到了中国皮革市场的商机。

一心想进军皮革行业的王敏,在准备启动资金上就遇到了难题。前几年开广告公司也没攒下多少钱,很大一部分钱都寄给了父母。

为了能将皮革行业的创业计划真正执行下去,王敏把变卖广告公司投资皮革行业的决定告诉了家人,一方面也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资金支持,谁知遭到父母兄弟的一致反对。

一分钱也没有拿到不说,还遭到家人们的数落。

看来父母兄弟姐妹那边的支持是指望不上了,心有不甘的他决定另谋出路,和妻子商量之后,毅然选择了将原广告公司抵押给银行,通过贷款来建皮革厂。

由于二次创业面对的是全新的行业,王敏一开始的皮革创业之路是相当不好走,可以说是相当艰难。由于在皮革行业完全没有任何积累,导致他们的皮革厂建成以后很少有订单。

没有订单就意味着缺少资金来源,而工厂的日常运营又免不了需要花钱,手头日益拮据的他并没有放弃,而是一鼓作气迎难而上,采取主动出击找生意的方式。

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,通过一段时间一家一家上门推销的方式,原来有过销售经验的王敏夫妇二人终于跑出了自己的生意,很快与很多大老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
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品质,王敏也在皮革行业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。

依旧不满足现状的他跟妻子选择了乘胜追击,通过不断收购一些工厂来持续扩大皮革公司的生产销售规模。

通过持续的扩张,王敏建立起从生产到销售为一体的“皮革商业帝国”。伴随生意红火和企业的壮大,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成为他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家里姐弟纷纷加入,埋下家族企业隐患

眼看着手头的公司缺少管理人手的时候,王敏第一时间还是想到了家人,他想“要富就一起富”,便让姐弟们纷纷加入进来,开启“王敏在广东总部坐镇、姐弟们分管温州分公司”发展格局。

刚开始,这种格局的确让公司得到快速发展。因为有姐弟们分管分公司各项具体事务,王敏得以腾出手来去全面拓展公司业务范围。

那时候,王敏经常在海内外到处飞,能说会道的他不断为公司开辟新的销售渠道,其公司产品远销海外60多个国家。他的小小皮革厂,也一跃成为行业里的龙头老大。